11月3日《中国教育报》03版报道我校教学改革。
湖南城市学院强化教学资源配置、狠抓教学改革——
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振兴
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中频频获奖,入选湖南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进入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近年来,湖南城市学院狠抓教学改革,最好的资源配置在教学、最多的经费用在教学、最优秀的师资强化教学,教学工作实现了全面振兴。
教学定位:作为“口粮”工程
“对标‘一本’,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怎么走?如何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如何实现同向同行?这是我们在座每一位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今年秋季一开学,湖南城市学院党委书记罗成翼就在领导班子专题研究教学工作会议上强调。
近年来,开学第一件事先研究教学,成为湖南城市学院领导班子的标准动作。“本科教育教学是基本口粮,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罗成翼表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环节。聚焦本科教学,把教学工作作为‘口粮’工程,是分内之事,理应成为自觉行动。”
2016年,学校账面欠款一亿多元,如何保障教学优先投入,校领导一度头痛。为此,学校开源节流,压缩校内行政经费,抓精细管理。从2015年至2018年,本科教学经费年均增长率为7.12%,其中,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年均增长率为6.83%。
学校在人事调整时,打破“教而优则仕”的惯例,引导和鼓励教学科研工作突出的教授、博士坚守教学一线。校长李建奇向记者介绍学校有关规定:“高职称教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无特殊原因,连续一年没有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副教授,学校将提出警告,并取消其当年参加各种评优的资格;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相应教授、副教授职务。”
“最好的资源配置在教学、最多的经费用在教学、最优的师资强化教学。”用李建奇的话来说,重视教学就是落实这“三个最”。
专业建设:发展的主渠道
“专业建设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学校的生命工程、标志性工程,专业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郑卫民介绍,学校把专业和课程建设作为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的两个抓手。
“土木工程专业根据土建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确立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有课程,课程中有BIM’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思路,新增BIM基础、装配式建筑等课程,全面培养建筑信息化所需人才。”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曹国辉介绍,学院邀请中建五局等合作企业一起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方案共定、课程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
从2017年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以来,学校不断对标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优化路径设计,将产教融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各专业平均减少14个学分;理论课时减少16.6%,实践课时平均增加5.5%,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
“教师要紧盯专业,专业要紧盯需求,需求要紧贴国家战略。”取消人力资源管理等5个专业招生,停招广告学等4个专业,新增智能制造工程等11个专业……学校紧密对接新型城镇化和智能制造需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2019年,建筑学等13个本科专业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又有工程造价等14个本科专业入选。
教师能力:振兴的主力军
“一开始我犹豫不决,是学校领导的诚意打动了我,让我下定决心回到家乡,服务高等教育发展。”谭伟石原是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物理实验中心主任,为将其引进,湖南城市学院领导多次赴南京拜访、邀请。
来校工作后,学校全力支持谭伟石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投入资金超过500万元。2017年,以谭伟石为主力的团队申报全固态储能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成功立项。依托该实验室,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成功引进7名博士。
从科研平台入手,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施展空间的舞台,成为学校引才、留人的策略。现在,学校建有一个国家级众创空间、6个省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工程中心。外引内培,双管齐下,学校高层次人才大幅度增长。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了,如何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去年,全国优秀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匡列辉的绩效工资晋级了。同他一样因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工资晋级的共有412人,66名教师则因教学科研成果较少,按低一级职称拿绩效工资。
教学不行,不仅工资要受影响,还可能被调离教学岗位。2017年,学校通过教学比武,结合平时课堂教学情况,确定了50名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师为教学帮扶对象,最终两名教师在两轮帮扶过后仍未通过合格验收,被调离教学岗位。教师有了危机感,一些教师心中的“铁饭碗”思想被打破,发展动能也被激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要高度重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全力打通教学‘最后一公里’。充分调动教师和基层教学组织两个积极性,让教师、院系真正动起来,本科教学改革才能出实效。”李建奇说。
作者:本报记者 杨三喜 通讯员 周文娟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3日第3版 版名:新闻·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