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城院新闻

最新动态
城院新闻 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 > 城院新闻 > 正文
校长李建奇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 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与网友进行交流
时间:2019-06-28   来源:   点击数:

编者按:6月27日15:20-16:20,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建奇参加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访谈中,李建奇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实基础、重应用、有特色、高素质’的具有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眼,介绍了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具体举措。在线访谈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情关注,数十位网友在线提问、发言。对于网友提出的关于“生源质量”“出国交流交换升学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校办企业”等几个代表性问题,李建奇一一作了解答。


下面为访谈内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湖南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建奇教授,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栏目。李校长,您好!请您和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宾: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李建奇。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聊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在此,我将结合湖南城市学院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和大家一起探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各位网友,诚如李校长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主题,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教育来支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李校长对此有什么见解。

 

 宾: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是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又说: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地位。为什么呢?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来为之服务。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为湖南、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湖南城市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主持人:感谢李校长,那么,在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上,咱们湖南城市学院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宾:我们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教学是基本口粮,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的办学理念,把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的出发点,以人才培养统领学校整体工作。

具体来讲,我们通过完善学校《章程》《“十三五”发展规划》《本科教学工作规程》《岗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等规章政策,来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通过健全人才培养优先决策、多方联动协同推进、经费支持条件保障、宣传激励导向机制等,来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通过将教学工作纳入党委、行政议事重要范畴,校领导上课、听课、评课,进教室、进寝室、进图书馆与师生交流,学科专业建设、抓教学改革、抓教风学风建设,来聚焦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主持人:咱们湖南城市学院又是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呢?

 

 宾:我们制定了《深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关于推进产教融合的实施办法》等制度,要求各专业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全面建立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分类综合改革与实践。

   比如,信息制造类专业,着力实施“3+1(0.5+0.5)”培养模式,对接国际工程专业认证要求,学生在校前3年或前3年半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最后一年或半年在企业进行实践;同时探索“新工科”培养模式,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遴选优秀学生成立“新工科实验班”,以创新项目为载体,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综合训练。城市建设类专业,则着力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模式,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对接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实施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按行业标准强化工程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同时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与五矿二十三冶等企业联合开设“订单班”,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创业对接。视觉传达设计、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实施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利用中新班、孔子学院等优势,开展海外学习实训,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

   我们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土木工程检测中心等6家校办企业,中核、中建、中铁、中交等300多家知名企业,益阳市、祁阳县等10余个政府部门开展深度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协议、实习就业基地协议等,多方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主持人:众所周知,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前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该就是咱们湖南城市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吧?


 宾:对。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基础、重应用、有特色、高素质”的具有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全面修订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即坚持一条主线: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两个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三大模块:构建基础能力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发展能力课程三大课程模块;突出四项特质:突出实基础、重应用、有特色、高素质四项培养特质要求。

   围绕“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收到了不错的实际效果。


主持人:诚如李校长所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是基本前提。请您谈谈贵校在这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又有哪些优势学科专业呢?

 

 宾:学科专业建设,我们走的第一步就是科学制定专业规划,推动分类特色发展。我们制定了《“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从专业结构优化、专业综合评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等十个方面制定具体建设目标。主动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需求,提出“做强城市建设类、做大信息制造类、提质管理和文化服务类、夯实基础类”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目标,整合现有学科专业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改革,积极进行传统专业改造和应用型特色专业建设。

同时,我们服务区域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增智能制造等5个新专业;根据专业办学条件及“四率”(第一志愿报考率、报到率、转出率、就业率)原则,淘汰信息与计算科学5个原有专业。现有53个本科专业(今年新申报2个专业已获批),隶属7个学科门类,其中工科专业有27个,占50.94%,城市建设类专业17个,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文、管、教、艺、经多学科协调发展,城市建设类专业齐全的专业布局。

第三,我们加大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为吸引高端人才、建设大团队、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近三年,我们成功获批了国家众创空间、黑茶金花省重点实验室、全固态储能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专业特色智库等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40余个,为全省同类高校总数和增速第一。这些平台推进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深处走、向实处走。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明显提升,课堂获得感明显增强。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强特色专业,争创一流学科。我校有城乡规划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10多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特色、重点专业。去年,我校进入湖南省 “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行列,进入了湖南省二本高校的第一方阵。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体育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6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这个全省排名前五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了《2019年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审结果公示》,我校的汉语言文学等13个本科专业入选,入选专业数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


主持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基础。请您谈谈贵校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举措?


 宾:我们坚持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通过内培外引、优化结构、政策激励、科学评价、服务发展等举措,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重点培养高层次人才、双师双能型教师,为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我们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对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内通过“246”人才工程、“351”人才工程、“名师工程”、青年教师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学科带头人培养、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等举措,确保高层次人才逐年稳定递增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14人,博士、在读博士教师370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大批高水平人才。

其次,我们着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搭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平台,实施青年教师轮岗培训制度,通过挂职锻炼、顶岗培训、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推进教师进院所、进企业、进车间的“百人计划”,通过激励加约束机制,帮助教师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双师双能型教师达546人,占专任教师52.1%。

第三,我们注重全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提升。以系(教研室)工作为抓手,校院联动,启动教学能力提升、帮扶计划。一方面,举办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帮助全校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坚持深入教学一线,通过日常听课评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师针对性的提出教学质量改进意见。另一方面,持续开展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竞赛,“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选等竞赛获得,激励和促进拔尖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此外,对全校45岁以下教师实行教学基本功检验活动,对教学质量欠佳的教师,采取学院帮扶、学校培训、自主提高的方式进行重点帮扶,成效显著。

第四,我们严抓师德师风。强化师德考核、监督、奖惩,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学工作十大纪律》《教学事故和教学过失认定与处理办法》等制度规范,约束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将师德师风与教师职称评定等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划定师德“红线”;通过“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树立先进典型,引导教师回归本分,教书育人。


主持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相应的教学改革是必要手段。请您谈谈贵校在这方面有些什么好的做法呢?

 

 宾:好的。一是优化应用课程体系。我们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相适应的课程群;依据课程群整合原有课程,依据市场需求增开紧密对接课程;针对学生发展需要,倡导对接职业资格考试课程,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创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我们与专业办学合作企业联合开设应用型特色课程达230门,校企共同编写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材(讲义)67门。

   二是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我们各专业总学分平均减少14分,理论学时减少16.6%,实践学时增加5.5%。文管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理学、经济管理类专业不少于30%,工学、设计类专业不少于35%,艺术实践类专业不少于50%。

三是加强实验实训。发挥土木工程等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平台的作用;对接智能制造,打造工程实训中心,开设机器人、3D打印、云计算与大数据、智能交互、BIM技术等信息制造类特色实训项目,实现金工、电工电子实训理工科学生全覆盖。2018年,开设实验课程310多门、实验项目数近2000个,开出率达100%。

四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2学分创新创业理论课和2学分创新创业实践;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创业辅导等,充分利用校办企业、湖南省校企(地)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基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纵横向科研项目;聘请知名企业家、专家等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库,开展专项培训;建设“一街二楼三分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使用面积达17200多平方米。

   五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坚持线上线下互动,推进案例式、项目式、专题式、情景式等多元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课堂获得感。

 

主持人:感谢李校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优良的学风是有力保障。听闻贵校学风很好,那么贵校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措施呢?

 

 宾:我们把真抓严抓常抓学风建设作为指导服务学生的永恒主题。学风建设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头抓,职能部门主动抓,二级学院具体抓,层层推进的良好局面。

我们完善了《湖南城市学院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把学风建设核心指标列入到学院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的考评体系,建立了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对接、学工系统与教务系统对接、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对接的“三对接”联动机制。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共同研究分析学校学风建设情况,分析解决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教务系统严抓教师课堂授课纪律,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抓手,吸引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同时强化补考重修管理,严格落实学籍处理,加强对学生重修辅导、指导,不让人才培养质量打折扣,不让毕业标准打折扣。学工系统狠抓学生自习纪律,建立大一学生早自习、大一大二晚复习制度,明确周日至周四晚自习时间(冬季19:00-21:30,夏季19:30-22:00,节假日除外)。通过制度奖惩,树立优良学风典型,严肃学习纪律。创建家校群,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每年新生迎新的时候,家长来学校,看到学校严抓学风,严抓宿舍,严管课堂纪律以后,普遍反映,把学生放到我们学校放心。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98%以上,图书馆上座率90%以上,学生重修、补考率明显下降。学生自主学习逐渐形成自觉,对学校抓学风建设认同感不断增强,2018年暑假,有1400余名学生自觉留校学习。

 

主持人:看来咱们湖南城市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措施相当有力,培养效果应该也非常不错吧。李校长,能具体谈一谈吗?

 

 宾:我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是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明显提升;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逐年递增,2019年考研录取率比2016年增加一倍多,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考研录取率超过24%。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良,近3年,学生在各类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达1080项;其中“挑战杯”竞赛中获国家级奖4项、省级奖27项(含省级特等奖1项),并以团体总分优势连续两年捧回“优胜杯”,2018年在“挑战杯”系列赛事中总成绩位居省内同类高校第一。2019年在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喜获全国软件创业团队赛特等奖,这是该项比赛中全国唯一一个特等奖。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近3年有3名学生提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5%;毕业生薪酬在国内权威人才机构爱拼信息有限公司(IPIN)发布的《大学毕业生五年薪酬排行榜》中,近年来连年位列湖南省同类高校第一;毕业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包括中核、中建、中铁、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艾华电子等知名企业广泛赞誉。

2018年9月,我们开展了《学生自我成长满意度调查》等调研分析工作,发放了5000多份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学校的学风建设等方面满意度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和学生满意度达到了和谐统一。

主持人:感谢李校长,听了的分享,我深刻感受到,咱们湖南城市学院致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是对社会主义大学“四个服务”办学方向的正确坚持,也是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的科学遵循。未来高等教育竞争将更加激烈,您能谈谈贵校展望吗?

 

 宾:咱们学校未来的展望就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三个一流”建设。在入选湖南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良好基础上,我们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力推进“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挖掘潜力、传导压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服务湖南、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奋斗。

 

主持人:听了李校长的分享,网友们的反映也十分热烈。那么我们稍事休息之后再一起来看一看网友们的提问。

 

 宾:好的。


主持人:欢迎回来,第一位问有问到:请问贵校的录取分数线高吗?生源质量如何?


 宾:由于专业特色明显,近3年我们的湖南省内普通文理科投档线均高出省控线17分以上。特别是城市建设类核心专业吸引力继续走强,城乡规划专业录取分数线接近一本线,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学等特色品牌专业录取分数线高出控制线30分以上。2018年,有31名新生成绩超过一本分数线。信息制造类专业录取分数走高,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一年招生就高出湖南省省控线35分。管理与文化服务类专业应用特色明显,尤其艺术类生源社会响应度高,2018年省外艺术类考生报录比为79:1,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基础类核心专业影响扩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近3年,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8%。2019年,我们共有51个本科专业招生,工科类生源占比58.56%。

 

主持人:第二位网友说:我是一名应届高考生,希望能有机会申请到出国交流交换升学项目,请问贵校有哪些相关项目?

 

 宾:我们与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3+1本科项目,2015年开始招生,现有在籍学生399人,大学第四年,学生可选择去对方合作院校完成第四年的学业,获得中外方双学位。

近两年,我们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共选派150余名学生赴马来西亚城市大学交换学习项目、暑期赴美国带薪实习项目、新西兰学习,免笔试就读澳门科技大学硕士,国家汉办赴国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等。2015年,我们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按照《2018-2020年湖南城市学院孔子学院学生出国交流计划》,从2016年底开始,我们与加纳海岸角大学进行为期3年的学生交流,进行夏令营和教育考察等项目。可以说,经过4年建设,我们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正日趋完善。我校作为全省二本院校唯一建有孔子学院的高校,孔子学院的各项工作也成为我们国际化工作的亮点和重点。


主持人:感谢李校长,第三位网友说:我是一个创业迷,高中时期就开始创业。想了解一下,贵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一街二楼三分区”具体指什么?

 

 宾:一街,即大学生创新创业街(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二楼,即创新创业楼和工程训练楼;三分区,即城市建设类、信息制造类和文化创意类三个主要以各二级学院的教师工作室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创新创业分区,其中包括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智能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创业特色项目。

主持人:第四位网友这样提问:李校长您好,请问贵校有哪些校办企业?校办企业是怎样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宾:我们学校有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检测中心、湖南城市学院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城市学院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湖南城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家校办企业。其中,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具有城乡规划、建筑工程、市政道路等六项甲级资质,在湖南省二本院校中独一无二,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年产值达2.3亿元。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由我校与益阳市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共建,是全省首家由学校、企业、地方三方联合打造的新型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创新中心、重大课题研发中心、综合人才培育中心和核心成果展示中心。我们的校办企业深度对接学科专业建设,深度参与本科教育教学,与相关专业实施人才、设备、项目资源共享,设立教师工作室,师生真题真做。


主持人:感谢李校长,网友们的提问真的是非常踊跃,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不得不到此结束了。感谢李校长,感谢网友们,咱们下次再见!

 

 宾:谢谢主持人,谢谢网友们。再见!



 

学院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迎宾东路518号   

湘ICP备05005365号(备案管理系统)

湖南城市学院版权所有©2019

Baidu
sogou